诸虫惟上半月头向上,可用药追之。毕姻又发,仍用前丸及十全大补汤、六味丸加当归、黄、肉桂、五味子。
以详言之,当分六经、五脏,及痰、食、劳、暑、鬼、瘴之不同,邪中三阴之各异。《内经》云∶短则气病,以其无胃气也。
不可发汗攻下,当与竹叶汤,兼呕者与橘皮汤。虚而寒者,用八味丸。
一小儿曲腰干啼,手足并冷,用六君子加干姜、木香服之,未应,又加肉桂,母子俱服而安一小儿忽干啼作泻,睡中搐,手足冷,此脾土虚寒,肝木侮之,而作发搐,乃内钓也。积滞者消之;里虚者补之。
再用加味逍遥散加白术三钱,数剂而痊。 一小儿夜间切牙,或盗汗,或便血。
若元气虚者,夏月用六君子汤加山药、山茱萸,冬月用加减八味丸、十全大补汤。一小儿眼素白或青,患眼赤作痛,服降火之剂,眼如血贯,脉洪大或浮缓,按之皆微细。